地產藥材90%掉價 隴西藥材市場遭遇寒流
最近一個時期,我省隴西市場中藥材價格大幅下跌,尤其黨參價格更是從去年的加工貨180元/公斤的高位跌落到現在的60元/公斤,跌幅逾60%。定西號稱“中國藥都”,其轄區所屬隴西縣、渭源縣、漳縣、岷縣均以藥材著稱,各地種植藥材的數量、品質等在國內外藥材市場均有優勢。隴西藥材市場為何出現上述情況?28日早上,記者來到位于隴西縣文峰鎮的中國·文峰藥材交易城展開調查。
商家:地產藥材90%掉價
27日一天的小雨,藥材交易城大樓前的停車場被洗刷得特別干凈,許是早上的交易時間還沒到,大樓左邊的幾家收購藥材的店面還沒有開門。
“隴西堂”院內,莫自俊守著一個10瓦的小電爐正在做每天早上的“必修課”——熬罐罐茶,聽到記者采訪藥材跌幅,“跌得太厲害了,黨參的掉價,做藥材的很多人都沒反應過來是怎么一回事,價格就一下子就和過山車一樣。”
“隴西堂”院子里一位自稱張姓的男子說,隴西地產藥材90%價格都有下跌,目前看,掉價最厲害的是黨參,讓很多商家虧得一塌糊涂,用血本無歸來說一點也不為過。去年黨參出口貨(最大個)價格200元/公斤,今年黨參出口貨(最大個)價格為64元/公斤;中條價格去年130元到190元/公斤,今年的價格為24元/公斤。就算黨參里邊最差的貨,去年的價格為40元到46元/公斤,今年公斤價8元到9元都沒人要。黃芪統貨去年17元到20元/公斤,今年的價格跌到11元到12元/公斤;款冬花去年價格74元/公斤,今年的價格跌到30元到45元/公斤。當歸(藥廠貨)去年價格為50元/公斤,今年的價格掉到28元/公斤。存貨過多致黨參價格下跌
藥材交易城大樓前一間門店內,兩名婦女都在忙著繡十字繡。說起藥材價格下跌,一中年婦女說,她認為最主要的原因是前兩年市場上有存貨,新貨下來后,價格下跌也是自然。再一個黨參行情高位震蕩兩年多,對農民種植積極性影響頗大,主產區種植面積連年擴大,也有不少新產區加入種植,很多地塊都是這幾年來第一次種植黨參,比起重復種植的老產區來說,單產要高,加之市場存貨量豐,供需矛盾的爆發,黨參價出現暴跌,也在情理之中。
夏季是黨參這類中藥材的銷售淡季,交易量出現大幅萎縮,出貨者卻增多。出于資金等方面的考慮,藥廠改變了自己的采購策略,暫不大量備貨,一般都是隨需隨用,也是黨參價格下跌的原因之一。
種植戶:要是產新還是這價就白忙活了
在市場內,記者見到從首陽藥市到文峰藥市打聽行情的種植戶董正云。
“去年從地里剛剛挖出的黨參鮮藥就10多元/公斤,現在的干貨和去年的鮮藥都沒法比。”董正云家灌溉地和旱地一共8畝,有4畝種植了黨參、關防風、黃芪、甘草四種藥材,黃芪和黨參所占比例較大。“前幾年黨參價格好,今年也就種得多。但今年的價格連去年的一半都沒,除去化肥、農藥、水費、人工費等,要是挖藥的時候還是這個價格,今年算是白忙活了。”董正云說。
在記者采訪中,幾乎所有的種植戶都在訴苦,藥材價格持續走低,最受傷的還是藥農。云田鎮的的藥農汪海龍向記者大倒苦水:去年,自己種植黨參和黃芪一共3畝地,黨參的交售價每公斤90多元,黃芪交售價近30元/公斤,3畝地的收入在2.4萬元,今年比去年的種植面積增加了,如果和現在價格相比,收入卻大大縮水了。
業內人士:商家、廠家互相博弈
國家現代中藥資源動態監測信息和技術服務中心——西北隴西、岷縣、宕昌站經理曲永霞認為,3月下旬,黨參種植大面積鋪開,由于種苗供應充足,種植成本大幅下降,加上今年以來風調雨順,農時合節,種植面積進一步擴張,同時,加工戶手中的貨源大幅虧損難以出手,無力組織貨源加工,首陽市場一部分實力較弱的四川加工戶甚至轉行外出打工,造成貨源消化不暢。國家限硫政策使藥農擔心黨參保存無方爛掉造成更大損失紛紛低價拋售,使得黨參價格再次瘋狂下跌。
來源:蘭州晚報